2020-11-03 12:17:22
近期,关于印度纺织订单大量流回国内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,是否有回流订单?国内纺织行业是否开始回暖?情况到底如何?
多个印度纺织订单转移到中国?近日,有媒体报道,9月份以来,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,已有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。究竟是怎么回事?商务部回应:正常市场行为!回流订单是“应急订单”?能否长期留在国内还需进一步观察。
在江苏盛泽的一家服装企业里,同样是忙碌的景象。企业负责人说由于目前国外疫情依然比较严峻,很多生产厂家处于停工状态,导致交不出货。 而国内纺织行业,开机率基本已经恢复到了九成以上,所以很多订单开始回流。而这些回流订单中又以毛巾、家纺、家居服等消耗品为主。 随着“金九银十”传统旺季到来,传统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由负转正。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疫情反复影响生产,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完备,订单交货迅速,部分东南亚订单转移至中国,国内部分纺织企业反馈家纺订单从9月份开始赶超去年同期水平,至10月份家纺订单依然火爆。 下游订单的火爆,也带动了上游原料量价齐升。在江苏盛泽的一家纺织原料生产企业的门口,一辆辆装满了化纤原料的大货车,正排着队等待出厂。厂区的空地上还排着不少等待装货的货车。司机胡师傅表示,等了近3小时,终于轮到他装货了。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样排队的场面已经好久没见到了,从9月份开始,公司的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。公司主要的产品是涤纶长丝,这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服装、家纺产品的主要原材料。现在过来的订单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交货。 除了订单量增长,原材料的价格也在涨。数据显示,国庆节后涤纶长丝市场表现火爆。截至到10月16日,涤纶POY、涤纶DTY、涤纶FDY价格相比9月价格底部,分别上涨了500/吨、350/吨、550元/吨。其他原料如棉花、氨纶、粘胶等化纤价格也在上涨。 原材料暴涨之下,坯布、面料、印染等也闻风而动,纺织市场正在掀起一轮前所未见的轰轰烈烈的“涨价潮”。 由于纺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,大量贸易商采取“高报价、低成交”的策略,捂盘不卖,待价而沽,甚至选择毁约;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,进口纱也处于不报价的“封盘”状态。为保证生产交货,一场“抢布潮”也在纺织行业内拉开了帷幕。 一位纺织行业人士指出,随着原料、棉纱布、面料价格的暴涨,纺织品服装出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。 首先,目前国外品牌商、零售商大多不接受纺服企业、外贸公司上调报价,原料、纱布的上涨很难传递到终端订单,外向型企业承受能力比较有限,因此要么“弃单”,要么独自消化棉花、棉纱等上涨的成本,无论做哪一种选择,生产企业都很痛苦。 其次,8、9月份,不少企业接到欧美等市场感恩节、圣诞节订单或者“双11”的内销订单,棉花、棉纱布等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利润明显缩水甚至陷入亏损,这部分订单很可能无法执行,纺服企业在执行合同还是与采购商协商解约、违约间备受煎熬。 再次,由于担心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,外向型贸易企业接单也趋于谨慎。 原料、纱线、面料等报价的暴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贸需求的持续回暖。比如,多位纺织行业人士均表示,按最新成本核价之后的报价客户不予接受;而另一面,贸易商又抱怨很难找到供货质量好,价格又便宜的代加工企业,“有单难发出去”成为常态,因而放弃了不少报价偏低,利润不高的出口订单。
by 广东台湾专线